乌云阶梯>奇幻玄幻>极品官途 > 第四百一十七章 枪打出头鸟
    李昌兴虽然不如李昌国,可是作为李家的嫡系子孙,在燕京城不敢说能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但是到相关部门要一笔不大的专项转移支付还是问题不大。

    毕竟李辉现在是华夏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而李峰又掌管着组织部,华夏体制内大大小小的干部,在没影响到自己本身利益的前提下,多少都要给李家一点面子,专项转移支付本来就是要下拨给基层的专项资金,给谁不是给?

    靠财政补贴地方的钱,提高自己在任职当地的威信和影响力,扫清地方上对他们空降干部的抵触心理,更能赢得当地老百姓的支持爱戴,这确实是个一箭双雕的建议。

    这个年头发展地方经济,特别是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修路绝对不会错。

    除此之外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工程,都是能带来政绩,又能实际解决当地老百姓生活困难的举措,远比做其他形象工程要实在。

    李昌国和李昌兴虽然没在基层政府呆过,可是出身官宦家族的他们,政治敏感性却不低,只是被杨杰这么稍稍的一点拨,顿时恍然大悟,明白了到地方后,该从什么地方开展工作了。

    “妹夫,有你为我们出谋划策,我们这忐忑的心,总算是落地了。”李昌国眼眸中精芒闪烁,大家都是体制内的人,有些东西点到即止就行了,李昌国和李昌兴都不傻,杨杰给他们提示了一下,他们就明白该如何迅速开展工作了。

    杨杰闻言笑着谦虚说道:“大哥过誉了。我也就是这么一说。如果开展工作。还得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不能以一概全,灵活操作,总之这年头对基层政府来说,能从上面要来钱的领导就是好领导。

    不说西部地区了,就连南江省的一些贫困县,很多地方财政都发不出工资,浯河那样的富裕县。教师工资也经常拖欠。所以大哥和二哥下了基层,先不要忙于调整人事,等等看看,把当地的政治环境看清楚,先做一点利民工程,树立起自己在当地的威信和名声了,再调整人事不迟。

    正所谓治大国犹如烹小鲜,火候问题是关键,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这个得靠个人感悟。我也是一点浅见,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哥和二哥海涵见谅。”

    李昌国听杨杰说的有道理,笑着对李昌兴说道:“真是在基层工作过的人,看问题的角度就是不同,我们可不能抱着燕京部委机关的心态到基层去开展工作,那会碰钉子。

    以后老二你下了基层,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多跟妹夫聊聊,虽然妹夫年纪不大,但是政治目光敏锐,政治素养极高,能实际帮我们解决问题,这也是老爷子千叮咛万嘱咐过的,你可不要忘记了。”

    李昌兴年纪虽然比李昌国稍小,但是在机关也工作了十余年,论办公室政治,杨杰绝对不如李昌兴,但是论在基层地方工作经验,李昌兴就远不如杨杰了。

    个人站的角度不同,接触到的人群不同,那么能学习到的东西也不同。

    杨杰见李昌国把李松林搬了出来,心中苦笑一声,就算李昌国不把李松林搬出来,这两兄弟真找到他杨杰身上,难道他还会不管?就算杨杰想不管,在李辉那里也过不去。

    “我参加工作不久,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向两位哥哥学习请教,大家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杨杰说的很客气,正是因为他这不骄不躁的性格,让他赢得了李家第三代最主要的两位子弟的敬佩。

    跟李昌国和李昌兴吃饭,主要就是聊到基层工作的情况。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从提出到论证,然后再到计划实施,时间不过一两个月而已,可见南洋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华夏外贸发展的影响有多大,上级领导只有尽快实施这个计划,扩大内需,才能保证经济增速稳定。

    一顿饭吃完之后,三人又在包厢中聊了招商引资的事情。

    西部大开发配合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很多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需要进行产业转移到西部地区去,西部不仅人工更便宜,而且土地也相当廉价。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持续进行,国家政策上的优惠力度也会更大,因此先把路修好,对提高当地市场竞争力,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绝对不是说说而已,很多地方就是因为一条路,迟迟无法发展。

    比如常洋市就有一个最典型的例子,罗桑县就是因为道路的原因,县里的中草药资源无法充分利用,因此经济迟迟无法发展起来,空有宝山却无法利用,为之奈何。

    带着满身的酒气走出饭店,上了车之后,让包强直接回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