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阶梯>灵异科幻>星星下的迷航 > 第十七章 宇宙起源
    “嘀,重启完成,图书厅管理员编号206号为您服务”。机器猫头鹰机械的开口说话。

    “呼~”青龙吸了口气,“还真是难以置信!!!”青龙接着翻开眼前的书。

    宇宙本身就是无穷尽的空间概念,无从证实,基于从古至今的天文学观测结果,另一个宇宙起源论点也被很多人所接受。人眼中的视野和巨人眼中的视野是不一样的。

    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许多类地恒星围绕太阳旋转构成太阳系;太阳系围绕银河系的中心星球旋转,许多类似太阳系的星系,围绕银河系中心的大物质星球旋转构成银河系;银河系的中心是一个巨大质量的高密度物质星球体,银河系中心星球重力为地球的50-90万倍,围绕银河系旋转的星系团不断朝银河系中心旋转接近,最接近银河系中心的行星,在接近银河系中心球体一定距离时,受到中心星球体巨大的重力吸引坠落到中心体星球表面崩塌或者碰撞爆炸,融合成中心星球的一部分,随着漫长的时光,银河系中心星球不断融合变大,银河系也在不停运行吸收周围靠近的星球。

    如果把银河系看成一颗行星,行星围绕恒星旋转,那银河系的运动应该是围绕着一个更巨大的中心体旋转,或者是银河系围绕一个河外大星系运转;大星系围绕一个更巨大的超级大星系团旋转;如此循环,无穷大,形成一个稳定的无穷无限的超级星系运转系统。

    另一种宇宙论也是基于天体观测及运行得出的结论,宇宙物质恒定论。宇宙空间是无边无际的,宇宙里的物质体恒定。天体星球在吸引力下有序运转,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太阳系围绕银河系旋转,银河系围绕河外大星系旋转,河外大星系围绕一个更巨大的超级大星系团旋转......在空间物质恒定的情况下,这种星系间吸引旋转运动体系,在宇宙物质耗尽时星系团达到最大值,用宇宙级巨人的视野观看,这团达到物质最大值的星系云会存在一个中心点——‘黑星体’,这个星体是这个星系云中质量最大、重力最大、引力最大的星体。

    巨大的压力形成一个坚硬异常的星球体,在有靠近的星球时,受重力挤压破碎或是撞击到‘黑星体’表面爆炸分解形成‘黑星体’的一部分。在经过漫长的岁月,最后一颗物质星球被吸引融合成‘黑星体’时,全部的宇宙恒定物质组成了一个超大‘黑星球’,然后这个唯一巨大的‘黑星球’在宇宙间平静的度过无数岁月,球体内部汇聚了全部的各种元素物质,在高压下发生着各种化学变化,在宇宙环境达到某种条件或者‘黑星体’内部反应聚集的能量到达最高临界点时,超级星球‘黑星体’重新爆炸,巨大的爆炸能量把星球碎块灰尘送向远方,为下一次的星系形成创造条件,进行新一次的轮回。

    青龙慢慢的翻动书页,沉浸在神奇的知识中。“或许古人所说的‘黑洞’不过是一颗巨大的黑色星球。”

    机器猫头鹰站在青龙肩头,静静的看着。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几乎所有知识都可以从网络上找到,一台手机存储的书籍可以轻松超过一个图书馆,但是拿在手上的‘图书’却很少有人翻开。

    机器猫头鹰看着青龙合起书本,适时的开口道:“接下来要看书的话可以看一下《地球起源及生命进化简论》,生命——多么有意思的个体。”

    “你恢复了?!”青龙问道。

    “恢复!什么恢复?”机器猫头鹰疑惑的问道。

    “没什么。”青龙有些失望,“看来是真的被格式化了,是有些不一样了。”青龙眼光扫过书架,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但对于浩渺的宇宙来说,探索之欲永远达不到穷极之处。

    在机器猫头鹰的带领下,青龙很快找到了想看的书《地球起源及生命进化简论》。

    生命真的是宇宙间偶然的随机出现的?!还是宇宙里一直存在着基础的简单生命体?原始宇宙中应该全是黑暗和寒冷,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出现了恒星,产生了光热,才有机会孕育生命。

    在星系中,大小不同的星球在自己的轨道上漠然前行,寒冷的空间中,星系中的星球都被冰冻成蓝色的冰球,他们在黑夜中划过,黑暗阻挡不了他们前行的路线。突然有一天,一点红光从远方照来,一颗燃烧的星球照亮了星际的路。阳光划破黑暗,带来温暖,星球表面湛蓝的外衣慢慢剥落,露出他们稚嫩的身躯。离燃烧的恒星最近的星球‘满头大汗’,水分慢慢蒸发了,土地龟裂了,火热的温度炙烤着他们,只有距离很遥远的星球保留着冰凉。

    一颗蓝色的星球划过天际,沐浴在阳光中;蓝色的星球表面覆盖着海水,在阳光的直射下快速蒸发,海水蒸发后的水蒸气上升后遇高空冷空气变成降水,一部分在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消耗到宇宙中。星球内部是坚硬的地核,整个星球都是岩石和金属的混合物,越深入地心的地方物质的密度越高,硬度越大,压强越高,温度也越高。

    星球内部在高温高压环境中不停的进行化学变化,越接近地心的地方在变化后结成相对稳定的坚硬金属混合层,位于星球表面的岩石金属混合土层,在局部高温高压化学反应后形成岩浆流,在内部压强持续增大时,岩浆流在接近地表的薄弱岩层喷发,形成火山。

    过去一般认为岩浆流来自软流层,认为软流层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熔融流体,软流层和岩石层之间却没有明显界面,总的规律是大洋下位置一般在60千米以下,大陆则在120千米以下,如果是这样火山岩浆流在大洋下所受的压力就最小且接近地表,火山喷发则基本聚集在大洋里喷发,陆地火山将极少喷发或者基本没有。

    再者软流层是一个巨大全球性地表层,火山喷发是从地表相对脆弱薄弱的地点喷发,喷发点相当于贯通了地表和软流层的通道,在全球性地表层受到垂直地心的巨大压力,一个宣泄口的出现要爆发出巨大持续性火山灾难才相对合理。而且在火山喷发的过程中,软流层熔融物质的减少,地表垂直向下的压力将增加,相对薄的岩石层应该比较容易向下塌陷,在火山喷发是,全球性的整个岩石层受力面将发生变化,岩石层的各种塌陷变化应该会在全球多地点密集出现,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火山爆发。

    因此,星球内部整体性应该是相对固态的逐渐性高温高压高硬度向内核递增的稳定球体。